马拉松不能任性“马拉疯” “野蛮生长”的马拉松该设门槛了
从2014年的50场,到2015年的134场,成倍增长的马拉松赛事,在今年再次迎来井喷,在中国田协登记的赛事达到306场。
0576782016-12-20 17:30     来源:劳动报 文/王卫朋


禹唐体育注:

从2014年的50场,到2015年的134场,成倍增长的马拉松赛事,在今年再次迎来井喷,在中国田协登记的赛事达到306场(不包括难以统计的“野马”)。


然而,在比赛和参赛人群极速增加的同时,马拉松的参赛体验和服务并未提升,猝死、替跑、鱼龙混杂的赛事组织,让马拉松一度变成了“危险运动”,奚落、嘲笑夹杂其中。


17日,中国田径协会出台加强马拉松赛事安全管理工作通知,正在国内“野蛮生长”的马拉松赛事,似乎到了必须要设置门槛的时刻。


平均每个星期6场赛事 马拉松门槛低,经济效益大


国内的马拉松赛事在2011年开始井喷,但2011到2014的4年间,马拉松赛事每年只以10场的速度增加。随着跑步热潮和人们健康意识增加,加之国家放开了体育赛事审批权,2015年注册在案的马拉松赛事达到134场。


今年,已成疯狂之势的马拉松已经完全挡不住。据中国田协10月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共有306场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注册,平均到每个星期就是6场。


至于细化到各种组织举办的迷你马拉松、森林跑、社区跑、颜色跑、荧光跑、欢乐跑等大小不一、花样各异的跑步活动,那就真的只能以“不计其数”来形容。近两年,10月份成为“办赛黄金期”,每个星期的跑步类赛事,数量可以达到二三十场。


著名体育学者肖焕禹表示,马拉松热是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产物,也是经济与社会转型的标志。在中国,马拉松比赛之所以成为城市的节日,是因为它承担着城市嘉年华或狂欢节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城市看重马拉松赛事可以推介旅游资源与城市形象的特殊功效,这是马拉松赛事由冷转热的外在基础;跑步爱好者与日俱增,则是马拉松这项运动近年来热度不减的内在动因。


除了政府推手,赛事投资是另一个推手。据估算,举办一场马拉松需要花费2000万元人民币左右,如有2万人参加,便可撬动8000万元人民币的间接经济收益。马拉松赛事运营具有较高的毛利润,因此获得资本的青睐。


今年的306场马拉松赛事中,有130场左右为“国际马拉松”。


很多地方政府把这类赛事作为地方建设的抓手,这是促成全民跑步热潮涌现的基础。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5)》显示,2014年马拉松赛事运营的收入达到20亿元人民币,带动相关行业收入超百亿元,2015年达300亿元人民币。巨大的经济产业效益,是近年来路跑赛事层出不穷、马拉松化身“马拉疯”的根本原因。


不能只是为了“秀” 猝死、替跑,安全隐患屡禁不止


著名跑者、上海体育学院副教练陈国强从1998年开始跑马拉松,曾连续10年参加上海全程马拉松赛,今年的跑步足迹遍布国内十多个城市。他直言,国内跑步产业迅猛发展的繁华景象下,猝死、赛事欺骗等负面新闻骤然增多,呈现出虚火过旺的局面。


马拉松赛事当中,暴露出的最大问题是跑者的安全始终无法得到保证。一周之前举行的厦门半程马拉松赛上,2名选手猝死,其中一名选手还是替跑。在该事件之后,组委会查出共30名违规转让号码布的参赛者,并做出处罚。


除了上马这样的老牌金标赛事之外,很多新近举办的赛事,受伤、昏厥的比例居高不下。陈国强说,跑步中出现的人身安全事故很多都与心脏问题有关。


他提出,有效减少类似问题发生的有效检查措施是心脏彩超,但这一检查目前并未列入大多数国内马拉松报名要求提供的体检项目。因为做心脏彩超要花费额外的金钱和时间,许多跑者未必愿意,赛事组委会也未必愿意推行。


医疗救援是马拉松赛事保障中最重要的一环。现在很多马拉松比赛的医疗投入,包括人员、设备都不够。一旦事故发生,往往来不及救援。有些组织方能力有限,不够专业,服务不到位,在赛事后半程缺乏补给等等,也为业内所诟病。


近几年,第一反应、合恩医疗这样的民间急救组织、职工急救志愿者越来越多。一位资深急救者告诉记者,在有些地方,为了压缩经费,大幅缩减医保方面的费用,招募的急救志愿者缺乏相关知识,赛前培训一次,甚至是几分钟就可以上岗,比赛时遇到相关问题,必然会手足无措。


中国田径协会副秘书长张永良表示,东京马拉松赛配备了75台除颤器,田协已要求各组委会把眼睛盯住业余选手,要求注册的马拉松赛事,每公里赛道要准备一台AED(除颤器)。  此外,随着办赛审批权取消,大量马拉松赛事运营方涌入,行业鱼龙混杂,部分赛事组织管理缺乏规范,纠纷频发。南京国际马拉松赛上,特邀的非洲选手竟然跑错路线。在河南漯河、上海滴水湖等地,还出现了比赛临时取消的怪事。


与马拉松猝死相比,马拉松欺骗事件虽然不危及参赛者健康,但也反映了路跑运动在中国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路跑的管理者和参与者都需要加强学习和教育。


办赛者、参赛者都要反省 设置门槛已是大势所趋


根据中国田径协会数据,明年,中国马拉松赛事将达到500余场。但这个赛事数量并不能说明中国马拉松赛事已经饱和。在美国,全年注册的马拉松赛事有1000多场,大大小小的马拉松赛上万场。


陈国强亲身体验过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卡梅尔、伊利诺伊等地的马拉松赛,与国内马拉松相比,它们的成熟之处在于更加注重细节。他表示,国内的一次马拉松赛,组委会在终点并未提供饮用盐水,而这将增加跑者的心脏负担,“国内某些赛事组织者的差距在于,有些是缺乏服务意识,有些是有满腔热情想服务好跑友却不知细节到底该怎样做。”


陈国强表示,真正长期坚持跑步的群体应该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数量,“爆炸式增长”不一定是好事,希望政府、商家等力量不要做一锤子买卖、赚一把就走,而是真正把这个产业规范地做起来。


从目前来看,马拉松赛事重新设置办赛门槛和参赛门槛已是大势所趋。17日,中国田径协会下发通知,希望各赛事组委会加强安全保障工作,列举了6项非常相似的举措。


中国田径协会同时对外披露称,由其创建的“中国马拉松大满贯”联盟将择机成立,为国内马拉松赛事树立标杆和典型。中国田协对赛事入选标准作了严格限定,初步拟定9条标准,均达到才可能成为首批会员单位,且首批入选联盟赛事成员不超过5家。


针对参赛选手,呼吁设立“准入机制”的声音也是越来越高。北京马拉松赛已连续两年只设置全马赛事,杭州马拉松赛对报名选手的成绩也有具体要求,通过配套赛事分流选手,通过考察选手的实力确保安全完赛,已经成为一些大型赛事近一两年来的新变化,也将是越来越多国内大型马拉松赛发展趋势。


本文转载自劳动报,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马拉松不能任性“马拉疯” “野蛮生长”的马拉松该设门槛了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