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强:国奥打中甲?这是足球改革的严重倒退
一件中国的事情,老外和中国人看待起来,判断和眼光总是不同。
01171672017-03-21 08:30     来源:颜强

一件中国的事情,老外和中国人看待起来,判断和眼光总是不同。


关于足球在中国,我上两周去英国时,碰到和足球相关不同职业的人,得到的反馈,基本都是交口称赞。一位从业超三十年的资深媒体人,开口闭口就是中国NB:“你们要发展足球,肯定是中国速度⋯⋯你们领导今天晚上开会,明天早上就能把工作分配到位了!”


比较而言,他们反倒对自己各种社会状况充满忧虑。Betfred的高管曾和我说:“脱欧这事,会是英国社会未来十年的痛苦。哪怕将脱欧的法律法规理顺,我们的文官体系至少得干三年。在中国,肯定不需要这么费劲。”


听上去都是对中国的称赞,我却有些不知道该如何继续交流。效率确实有,所谓民主社会的各种扯皮推搪和公议公决,我们没那么“费劲”。


可我们多得是朝令夕改、随处可见的各种计划调整。一切都纳入在改革的旗帜下,各自都说得过去。管是都能管到了,事情能办得如何呢?


中国足球据说已经管办分离了。而进入2017年以来,有的更是“脱钩不脱离”。中超新政之后,又传出国奥将征战中甲联赛,国奥的选帅计划,又有了新意思。


中国足球唯一不变的,就是永远都在变。


国奥参加中甲联赛,倘若流言成真,让人感觉荒诞之余,是周文渊老师所言的“恍若隔世”。国字号系列队参加联赛,资深点的球迷应该还能想起九十年代初徐根宝的国奥队参加甲级联赛的闹剧。那支球队有郝海东、范志毅,确实是中国足球人才最为鼎盛的一支球队,然而在1991年的甲级联赛里,以为了争取更好的奥运成绩为目的,却被各路豪强整得死去活来,最终和天津队一道降级。


那支国奥队最终在“横下一条心、一定要出线”的誓言下,最终折戟。联赛也因为行政干预而赛制混乱。一定程度上,1992年红山口会议涉及的职业化改革,就和这段国奥队打联赛的怪事相关。


谁能想到,这一幕竟然有可能重现。而做出这种行政干预决定的背景,当然是为了“争取最好的奥运成绩”,目标瞄准2020东京奥运会。


从足球行业管理的基本原则上,让一支国字号球队去参加职业联赛,是完全不合适的——这是对职业联赛的粗暴干预、是对市场化运营的职业俱乐部利益侵害,实际效果,也未必能对国奥队的实力有多少提升。到了国奥队甚至国青队这样的年龄组别,球员能力的锻炼,更应该是在俱乐部参与的职业联赛中。牺牲掉联赛,破坏市场环境来图谋国字号球队的竞技成绩,仍然是奥运金牌思维的延续,更是为官一任、政绩优先的短期考虑。


如果一切成真,将会是足球改革的又一次严重倒退。其危害,比中超硬性规定的U23上场名额更加严重。


这也是一种“中国特色”的体现,朝令夕改的原因,还是在于领导们带着使命和任务而来,“必须干点什么”。殊不知,在土壤极度贫瘠、营养又根本不足的中国足球,干预越多,破坏必定更多。


看似火爆的中国足球行业,虚不受补的本质根本没有改变,不会因为这三五年由于资本市场和投机性质投资的疯狂涌入,就能形成移风易俗的新局面。中小学足球操足球考试似乎都在增加,然而让孩子们舒心踢球、不带多少功利目标去纵情享受足球的环境,有没有优化?我不知道全局,我只知道这种环境的改变,绝不是三五年就能见效的。


这种改变,更不是让一支择优而出的球队,去参加职业联赛,最终哪怕侥幸实现出线,就能带来的。


侥幸一次出线,能带来政绩,却带不来中国足球土壤、气候和整体环境的进步。


现在的中国足球,需要的是领导少管,甚至别管,尽可能杜绝各种行政干涉。然而足球体制改革的事情,恰恰背离了让足球自由发展、将足球交还给社会的方向选择。政府和社会力量不是不能去推动足球发展,但需要做的工作,是尽可能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宽松踢球、享受足球和体育运动快乐的环境。否则欲速则不达。


孙继海和邵佳一进入国奥筹备组的传闻,未必就是中国足协的决定,内里各种行政架构的复杂和掣肘,哪怕业内人也看不清晰。理论上,这和姚明当选中国篮协主席的轨迹接近,所谓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但真实情况,可能没有那么简单明了。


老外不太明白的中国国情,或许就是很多事情,少管甚至不去管,在中国反倒能获得更多发展空间。足球或许就是如此。


本文转载自颜强,图片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原标题:国奥打中甲?这是足球改革的严重倒退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禹唐体育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不得转载,转载/合作请加禹唐微信小助手,微信号:yutangxzs

相关文章